-(过年回家再感受了一遍,补充一下) 农村的夜生活只有麻将吗? 不是的。 那么还有其他什么夜生活吗? 这个问题就太大了。 一、中国的疆土辽阔,村落众多。 如要一一列举各地农村的夜生活,恐怕是一项极大的挑战。 二、不同年代,不同时期,农村的夜生活也大有不同。 所以只能谈谈自己的熟悉的地方了。 仅以我所在村子为例。 夜生活总结起来有:看电视,打牌(纸牌、麻将),串门唠家常,看星星看月亮(?)……时间再往前一点有:看露天电影…… 1、麻将一类的休闲娱乐节目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生活状态,最开始的应该是纸牌和棋牌类赌博游戏,但这又仅仅是春节过年的时候才旺盛的节目。 春节前后,农闲时节,出外工作的人也多返乡了。 无论白天黑夜,小卖部总聚集着一堆人玩一种叫“三公”的扑克牌赌博游戏。 除去各种出千耍赖抱团行为,这种游戏就是拼运气,运气好很容易不劳而获的。 而运气不好,倾家荡产也不是没见过。 后来也不知道是谁先玩起了麻将,慢慢地,大人小孩也学会打麻将。 也还是农闲时节(农忙时节,各家赶着干农活,没有谁那么有时间、有精力去打麻将的。 老人则早早睡下了),有时候晚上大人会去打两圈麻将消遣,这也无可非议。 2、在我的印象中,我们那儿的夜生活应该是以看电视为主。 小时候,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电视机。 那时一个小屋子总是坐满了来自上下三个巷子里的人。 他们大多自己搬来板凳,抱着小孩。 广告时间,大人闲聊几句,小孩打闹一下,那种一起围在电视机前的气氛,简直就是一个大家庭,现在回忆起来都特别温暖。 想当年啊,电视信号还得靠自己架在山上的网状天线(就是那种像大锅一样的东西)。 能收到的电视台只有三个——翡翠台、本港台和珠江台。 所以,我是所谓的看着TVB电视剧长大的孩子。 渐渐地,每家每户基本上都有电视机了。 只要在家,每天晚饭后,一家人总要围在一起看电视。 有时争执一下看哪个台,有时争执一下看哪套电视剧。 无论怎样,一家人在一起的感觉总是好的。 3、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到邻里、朋友家坐坐,喝喝茶、聊聊天。 内容大到天下国事,小到柴米油盐,无话不谈。 无论原先吃了多少苦,现今的状况也并不如意,大家的嘴里都还是含着笑意,嘴上说出的话儿还是那样,安稳,温暖。 串门唠家常这事在我家还是非常常见的。 4、农村多停电。 这要是发生在夏天的夜晚,各家都会搬出小板凳、小椅子坐在门口,再拿出一壶茶,借着月光,跟左邻右里讲讲笑笑,举杯对饮,分享农家自制小零食…… 晚上太热睡不着觉,父母就会拿出竹席摊在天台上,我们睡在上面看星星看月亮。 远处蛙声一片,夜风吹来十分凉爽,不一会就能入睡。 半夜迷迷糊糊之间,只知道爸爸抱我和姐姐回房间了。 总结起来差不多就是苏轼所写的《记承天寺夜游》那样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以前有个小鱼塘的时候,爸爸晚上还得去看一趟有没有什么异样。 到了干旱时节,没有雨水耕地,夜晚还得去疏通水道…… 6、时间再往前看,九十年代初,很多免费电影进村。 大概晚上五、六点的时候,大喇叭在喊:“看戏啦,看戏啦,晚上7点开始啊!”看电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妈妈一手拽着我,一手抓个板凳,姐姐也搬着小板凳,跟在身后。 我们一家人匆匆忙忙赶往放映地点,只希望找个好位置。 到了之后发现已有许多人。 放映员调试机器,一面大大的白色幕布挂着两棵树中间,每当有人走过,幕布就会映上放大的黑色影子,相当有趣。 当年播过哪些电影,我已想不起来了。 现在也很难再见到露天电影了。 7、编织竹笪 就是这种竹制东西了: (图片取自百度图片) 通常都是妇女和小孩得空的时候编织,而农村人晚上没什么事情做,就织竹笪来卖咯。 过年那十几天,我就常常看见我嫂嫂在编这东西。 我高中放假有一段时间也织过,卖了十多块钱。 及至今天,有些家庭买了电脑,但据我所知,那还是极少数的。 (我说的极少数是自己在村中感觉得到的。 后来觉得不妥,所以就找了个报告。 找不到更往后的数据了。 2012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截至 2012 年底,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23.7%,较上年提升 3.5 个百分点,与城镇互 联网普及率(59.1%)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相差 35.4 个百分点,但与 2011 年(相差 36.5 个百分点)相比差距有所缩小。 而这个数据又包括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和使用电脑上网的,更具体的数据是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数据比使用电脑上网的多得多,这个可以在报告中找到。 还有农村网民在家里和单位上网的比例低于城镇平均水平,但在网吧上网的比例高于城镇平均水平。 ) 反正我放假在家就是边玩手机边吃东西边看电视边听家里的三姑六婆唠叨。 - |